農業循環 友善環境
為了因應氣候變遷,降低環境污染,農業部積極推動農業循環,將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,減少資源浪費之餘,還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。
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輔導業者於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推出全臺第一個「酪農區循環農業場域模式」,將在地畜牧生成的剩餘資源經處理後,製成堆肥、沼液及沼渣等,並進行施肥及施灌。
農產品收成後,再將剩餘的果皮果渣製作成青貯料飼糧,以達到環境友善之循環利用。
種植狼尾草以沼液取代化學肥料澆灌,減碳又省成本
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有21戶共3,610頭牛參與這個循環農業模式,狼尾草種植面積高達30公頃,以沼液取代化學肥料澆灌:
預估每年可減碳102公噸
預估每年肥料成本可節省近72萬元
農副產物進行青貯調製,不僅減少清運成本、取代進口飼料,且達到減碳效益,飼料方面,將鳳梨皮、檸檬渣等農副產物,進行青貯調製,混合果皮果渣、狼尾草與調整水分的麩皮製作而成的青貯料,不僅飼餵效益不亞於常規飼料,還能提升農產物再利用率,減少農副產品的處理與清運成本。
目前酪農的飼料多採用國產牧草或進口乾草,如使用青貯料,成本幾乎可降低三分之一的價格。
以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21家酪農戶為例,若將現有飼糧總量的30%以青貯料取代:
每年可取代總量近4,000公噸
預估每年可減碳1,976公噸
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妥善利用農業剩餘資源,不但能節省成本,更有效減低了碳排放量,是臺灣畜牧場域農業循環與淨零碳排的良好示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