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漲公糧迷思!確保農民收益應該要有更好的方案!
民國100年調漲公糧,造成產銷失衡,不僅公糧收購量暴增,糧價也跌至10年新低。
提升公糧收購價,無法使全體農民受惠。
公糧收購價若升高,將連帶使整體產業鏈收購價格增加,稻農收益反而會因生產成本提高而稀釋。
非水稻類作物因公糧價格提高,生產成本也增加,農民實質收益減少。
若公糧收購價增加8元,預估每年至少增加113億元。
公糧價格提升不僅無法解決稻米超產、糧食安全等議題,更無法讓農民與整體產業都受益。
因此,農業部推出稻米產業精進政策1集、2轉、3加3!升級再加碼!
農業發展需要細緻的規劃,才能提升整體稻農收益、調整產業結構,實現農業永續發展及糧食安全自主的目標。
文章轉自:農業E報